内容提要:一个“错位”的小小检验员,就会为一个企业的药品安全埋下致命的隐患,那么,一个为“关系就业”、“权力就业”所侵蚀的就业市场,又会为整个社会的公平与效率留下多少隐患,并终将造成怎样难以估量的损失呢? (谈谈我的看法)[解读教育校园 尽在教育视线]
“齐二药假药事件”再曝惊人内幕———当初“把关”假药原料的检验员,竟然“仅有一点初中化学知识,没有接受过任何化学检验专业培训,甚至连基本的检验图谱都看不懂”。
面对这样的荒唐事,我想不少人都会问一句:这样的人,何以能当上“为生命把关”、经过国家GMP认证的检验员?对这个问题细究起来,答案必定让“齐二药”的故事更加冗长,也必定充满了偶然因素。如果换个思路,把关注此事的眼光放得更开阔、放到时下的就业环境中去,便不难发现,类似的事并不算奇怪,与此形似而性质完全逆向的就业怪现状极为常见:比如北大高材生因找不到合适工作而街头卖肉、卖糖葫芦;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农村贫困大学生在餐馆端盘子、争当超市收银员,乃至干脆找不到工作回家种地……
新闻回放:为上4年大学花费35年收入 毕业后只能端盘子
把这两种就业市场中的怪现状放在一起来看,问题并不在于初中生与大学生之间的差异,而在于时下的就业市场环境、人才流动机制本身出了问题。据统计,到2003年底,全国机关干部、国有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、专业技术人员等体制内就业人数,共计约4000万,其中2/3的岗位被大专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占据着(《南风窗》5月8日)。专家研究还发现,不同阶层子女受高等教育后的结果不平等,“行政管理人员子女的工作落实率要比农民子女高出约14个百分点,关系就业在县一级更严重”。很明显,“关系”而不是“能力”成为制约就业状况的重要因素,说明目前我们的人才流动机制、土壤,还远不是真正市场化的,因为所谓的“关系就业”实质也就是“权力就业”,与公平竞争、平等开放的市场化就业机制完全背道而驰。
“约4000万”庞大的体制内就业群体,很大程度上还没有真正适用优胜劣汰的市场化就业更替机制。在这种体制性的内外就业环境落差之下,“初中生当检验员”与“大学生餐馆端盘子”同时出现并且互为因果,无疑便是一种必然。
一个“错位”的小小检验员,就会为一个企业的药品安全埋下致命的隐患,那么,一个为“关系就业”、“权力就业”所侵蚀的就业市场,又会为整个社会的公平与效率留下多少隐患,并终将造成怎样难以估量的损失呢?
|